
胃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,在我國其發病率居所有惡性腫瘤之首,占整個消化道腫瘤的一半。我國胃癌地區分布的特點是北方比南方高,某些沿海地區比內地高。青海、寧夏、甘肅等西北高原和河西走廊為胃癌的高發區,東南沿海的江蘇、浙江、福建和遼東半島也是高發區,而廣西廣東、雲貴高原則為低發區。
從年齡看,35歲以上患者占胃癌總數的70%,其發病率和死亡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。70歲左右到達高峰,75歲以後胃癌的死亡率有所下降。按性別論,男性患者是女性患者的2~3倍。最近有資料報道,胃癌有年輕化的趨勢,40歲以下的胃癌也經常見到,這已引起人們的密切關注。
(一) 引發胃癌的危險因素
1、 飲食因素:大量研究表明,飲食是胃癌發生的最重要的外源性危險因素,包括高鹽、高澱粉、低脂肪、低動物蛋白、缺少蔬菜、水果,以及食物中的亞硝酸鹽、亞硝胺含量過多等。另外,熏魚中還會有較多的3,4-苯並芘;黴變食物中含有較多的真菌黴素,這些物質被公認有致癌作用。因此,經常食用醃製、熏、油炸等食品可以增高胃癌發病率的危險性,而富含維生素C、E、ß-胡蘿卜素等食品能夠抑製亞硝酸胺的形成,因而具有保護作用。
2、 幽門螺旋杆菌感染:自1983年澳大利亞的兩位學者從人胃內成功的分離出幽門螺旋杆菌後,20年來的研究證明,幽門螺旋杆菌感染是造成胃粘膜異型增生和癌變的主要危險因素,這種危險因素比非感染人群高80%。
3、 癌前病變:有可能演變成胃癌的疾病稱為癌前病變,這類疾病有5種;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與異性增生;胃息肉;手術後的殘胃;胃潰瘍;惡性貧血伴胃體部萎縮性胃炎者。
4、 行為生活方式不良:如吸煙、酗酒、飲食習慣不合理、精神刺激、好生悶氣等,可增加胃癌的危險性。
5、 其他:遺傳性與家族性;免疫功能低下者;A型血比O型血者胃癌發生率高。
(二) 胃癌的早期發現
早發現、診斷胃癌是十分必要的。所謂早期胃癌是指癌瘤浸潤僅局限於粘膜層或粘膜下層,小胃癌指病灶最大直徑<1cm的早期胃癌;微小胃癌指病灶<0.5cm的早期胃癌。內鏡活檢確診為癌,但術後病檢未發現病灶者稱為吵微癌。
早期發現尚於胃粘膜範圍的腫瘤,行根治手術,5年存活率達100%,侵犯到肌層則降至50%,到漿膜層則低於25%。可見,早期發現是提高治愈的關鍵。為了早期發現,對以上高危人群要定期進行體檢,檢查的方法有:
1、 氣鋇雙重造影:先服少量造影劑硫酸鋇,使其均勻的塗布於胃的內壁,在口服發泡劑產生氣體,使得胃得到充分擴張,接著對胃進行不同部位的投照拍片,由於氣鋇在胃內形成明顯的對比清晰度,因此,即使是隱藏在胃粘膜隱窩中的較小病灶,也能檢出。該造影技術還能清楚顯示為輪廓、蠕動情況、粘膜形態、排空時間、有無充盈缺損等。檢查準確率達80%,可檢出直徑0.5cm的微小胃癌。
2、 纖維內窺鏡檢查:是診斷胃癌最直接準確有效而方法,胃鏡下可做組織活檢及細胞學檢查,以明確診斷,確定胃癌的類型和病灶侵潤範圍,對良惡性腫瘤進行鑒別,還可以為定期隨訪工具。
3、 脫落細胞學檢查:是采取胃液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有無癌細胞的診斷方法,多主張臨床和X西安檢查可疑胃癌時進行此檢查。
4、 超聲內經檢查:超聲波可將胃壁分為5層,通過腔內彩超可了解腫瘤浸潤程度及外浸情況,並可發現周圍淋巴結轉移,對治療方案的選擇有一定意義。
5、 CT檢查:可顯示胃癌浸及胃壁向腔內和腔外生長的範圍,與周圍氣髒的關係,以及有無轉移,有無切除額可能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