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宮頸癌是婦女常見的惡性腫瘤,其發病率僅次於乳腺癌,對婦女的健康危害很大。宮頸癌多發與50歲左右的婦女,如今已悄悄向年輕女性逼近。上海婦產科醫院近年來診治匯總情況表明,20歲左右的女性患宮頸癌的比率,已占宮頸癌總數的5%。
宮頸癌的高危因素,有性生活年齡過早、性伴侶多、早育與孕產次數多、性傳播疾病,宮頸糜爛、裂傷與外翻等等。需要根據這些進行預防,同時也為早期診斷提供線索。
宮頸癌的發生與早婚、早育、多產、性生活紊亂及不潔性生活有關。例如無性生活的修女、尼姑或處女,幾乎不患宮頸癌;20歲以前結婚的婦女患宮頸癌的機會比21~25歲結婚的婦女高3倍,比26歲以後的結婚的婦女高7倍。生育5胎以上的婦女,患宮頸癌的機會比生育5胎以下的婦女高5倍。性交可誘發宮頸炎,而患宮頸炎婦女罹患宮頸癌的可能性比無宮頸炎者高2倍。近年來有學者從宮頸癌組織中發現單純皰疹病毒2型及人乳頭狀瘤病毒,並認為受這些病毒感染的患者得宮頸癌的機會是無感染者的6倍。性生活紊亂和不潔性交者,受感染機會多,也就比較容易患上宮頸癌。可見,性生活與宮頸癌有密切的關係。以上這些人,應該作為高位對象,定期進行檢查。
過多生育易患宮頸癌,與孕期高濃度的雌激素水平有關。妊娠期時體內雌激素水平比非孕期高25~40倍。如此高的雌激素使子宮頸上皮顯著增生,甚至發生早期癌(原發癌)改變。但產後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至正常,早期癌變細胞也隨之恢複正常,故絕大多數產婦未發生宮頸癌。頻繁生育者則不然,她們的宮頸長期多次處於癌變狀態,癌變細胞發展為癌的機會增大。加上孩子多、壓力大、操勞過度、營養低下,致使免疫功能很差,機體就難以清除癌變細胞,使之發生宮頸癌。
(一)宮頸癌的早期信號
1、陰道不規則流血:表現為兩次月經之間的非經期性少量陰道出血,以及絕經後的陰道出血。這兩種情況極易被誤認為月經不調或更年期表現。這種不規則的陰道出血大多見於宮頸癌的早期,是首發症狀。
2、陰道分泌物異常:大多表現為白帶增多,伴有氣味和顏色的變化。白帶的顏色和氣味開始可正常,漸漸變為漿液性分泌物,晚期可有惡臭味、膿性、米湯樣、血性白帶等。
3、接觸性出血:常見於性交後、婦科雙合診後或便秘用力後。陰道分泌物中混有鮮血,有時呈滴狀,有時呈絲條狀,有時顏色暗紅。這些情況由本人首先發現。
若具有上述一項或幾項信號,則要到醫院進行檢查。
(二)宮頸癌的檢查方法
脫落細胞塗片是對宮頸癌普查的有效手段,普查的重點是50歲以上的婦女,一般每三年普查一次,60歲以後每5年普查一次。在普查的基礎上,對可疑患者進一步做陰道鏡檢查、氮激光固有熒光檢查、宮頸活檢和宮頸刮片等。宮頸癌的高危人群、有宮頸癌早期信號者,更應及時進行這些檢查。
宮頸炎、宮頸糜爛者,患宮頸癌的概率比宮頸光滑者大10倍,應及時發現並治療,以消除宮頸癌的隱患。宮頸非典型增生是癌前病變,也應積極治療,有報道說,智力者僅1%發展為宮頸癌,而未經治療者轉癌率為8.3%。
隻要早期診斷、早期治療,宮頸癌的預後良好。
|